四川省特等奖!西南航院教师任灿诠释创新型、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第三届四川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
特等奖
近日,第三届四川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圆满举行。来自本科组和高职专科组的参赛教师展开激烈角逐,分别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灿凭借《一“花”落,知春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与动力》斩获高职专科组特等奖。
此次比赛由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主办,主题为“上好关键课程 培育时代新人”。2025年比赛较往届规模大,整体水平高。本次获奖是我院坚持“铸魂育人”使命、深耕“大思政”格局的生动缩影。不仅彰显了学院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卓越成果,更为思政课改革树立了鲜活样板。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思政教育从“入耳”走向“入心”,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劲动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的关键课程,旨在培育青年政治素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灿用“接地气”的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创新思政浸润心田。
任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曾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四川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
以赛促教:聚焦专业,备战也是一种赋能
以赛促教,赋能课程。自去年6月份,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任灿便开始了漫长、忙碌、收获的备战之路。准备教学视频材料、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创新优化教学形式……每一个方面都思考到位,每一处细节都认真打磨。于她而言,备战的过程,亦是自我成长和挑战的一部分。
“结合院长的建议,以及与老师们的探讨结果,初赛时,我们制作了教学互动视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呈现。”相较于初赛,决赛时间紧,任务重,在决定“不沿用初赛的教学设计”的方案后,她再次优化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集体磨课和练习,用行动诠释着创新奋斗的西航精神。
在决赛场上15分钟教学展示中,任灿以“棉花”为脉络,以戏剧的形式,以叙事的方式,将“求独立,盼复兴”的革命精神注入课堂,阐明革命年代各阶级与“棉花”的关系,运用鲜活的史料,将革命年代的敌我矛盾关系这一宏大理论拆解为青年听得懂的“思想密码”。
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创新教学、融合历史的巧妙设计,再辅以她生动鲜活的案例与抑扬顿挫的讲述,让抽象思政课瞬间“活”了起来。现场听众沉浸其间,评委们也基于其扎实功底与创意设计,给出了高分认可。特等奖的获得,更有力地诠释了何为“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铸魂育人:提质增效,筑牢思想基石
教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每一次试讲、每一次复盘,都是对教育初心的重新审视。任灿表示,“此次参赛经历,让我对‘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更多课件制作、数字赋能教学的实用技巧。心态方面也从“完成任务”到“享受创新”,收获了很多。”
思政课的本质是“铸魂育人”,其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的新时代青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灿深刻意识到,在信息碎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思政教育对抵御精神虚无、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意义。由此,在她的课堂上,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课堂互动谈论的教学形式,与学生产生联结的情感共鸣,筑牢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基石。
深耕思政,匠心铸魂。“我将把比赛中的收获转化为日常课堂的提质增效,用“接地气”的方式讲理论,结合‘互动+案例+实践’,让学生觉得‘有用’且‘有感’。”任灿有感而发,字字坚定,句句热忱。她将以“铸魂育人”的信念深耕思政教育沃土,让真理之声更接“地气”,于时代浪潮下助力学子筑牢思想根基,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滋养青春生命的湾湾活水。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未经本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 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 联系方式: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电话:400-867-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