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直属党支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三支队伍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之力赋能乡村发展,以党员之责践行时代担当。
“梨香古韵,青春启航”
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金堂县梨花沟村乡村振兴促进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冯金晶、石炯两位老师带队,郭一啸、王锦涛、陶榕鑫、周琪、何丰宇、李劲杰、苗子康七位同学共同参与,围绕“梨香古韵,青春启航”主题,开展助农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使命。
图1:活动开始集体照
在为期6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梨花沟村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宣传作品。团队先后拍摄完成两部主题宣传片《梨熟时节》和《梨香新“丰”景》,以唯美镜头语言展现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特色青梨;制作活动快闪视频生动记录梨花沟村鲜梨采摘活动过程;创作微短剧《书记的梨是甜的》用温情叙事展现乡村振兴故事;同时为七位种梨大户拍摄推介视频,并拍摄了大量高质量宣传照片。这套全方位、多形式的视听宣传素材,将通过新媒体平台矩阵式传播,扩大对梨花沟村以及梨产品的宣传。
图2:梨花沟村胡书记以及村干部卢垚同志带实践团成员参观梨园
在为期6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梨花沟村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宣传作品。团队先后拍摄完成两部主题宣传片《梨熟时节》和《梨香新“丰”景》,以唯美镜头语言展现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特色青梨;制作活动快闪视频生动记录梨花沟村鲜梨采摘活动过程;创作微短剧《书记的梨是甜的》用温情叙事展现乡村振兴故事;同时为七位种梨大户拍摄推介视频,并拍摄了大量高质量宣传照片。这套全方位、多形式的视听宣传素材,将通过新媒体平台矩阵式传播,扩大对梨花沟村以及梨产品的宣传。
图3:实践团成员体验给青梨套袋以及进行宣传片拍摄
在梨花沟村鲜梨采摘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还进行了活动直播。为强化后续宣传效果,团队不仅为每个视频精心撰写了适配性宣传文案,更立足当地特色,匠心创作了7个主题鲜明的微短剧脚本——分别以“青梨”、“大地魂酒”、“象棋”、“和美家风”等特色元素为核心,采用简约而不失创意的镜头语言设计,确保村民使用基础设备也能轻松拍摄出富有感染力的短视频作品。
此外,实践团成员结合实操经验,系统整理了抖店及商品橱窗的上架注册流程指南,为梨花沟村后续线上销售梨产品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团队成员还与当地干部卢垚同志深入交流,分享了无人机航拍技巧、飞行安全规范及乡村空域解禁申请流程,并针对新媒体平台视频账号的运营策略、内容策划等方面提供了相应建议,助力梨花沟村打造可持续的数字化宣传。
“青禾助农结硕果,青春赋能焕新彩”
青禾助农社会实践团(金堂县花牌坊社区乡村振兴促进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任之、杨佳凤老师倾力指导,队长刘泽杨带领孟艳娇、柴泽宇、高智宇、郝卓雅四位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队员组成。这支跨学科团队怀揣热忱,奔赴花牌坊社区,以专业知识与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启程前,团队深入调研社区需求,精准锁定葡萄、无花果、玉米、五彩小番茄等核心助农产品。精心撰写了分镜头脚本,设计涵盖溯源纪实、人文故事、生活场景、实用技能及政策解读的多元内容,旨在立体展现产品价值与社区温度,同时重点规划了面向村民的数字技能赋能教学。
图4:青禾助农社会实践团活动合照
抵达社区后,团队高效分工。前期紧密联系农户,深入瓜田、玉米地、葡萄园等实地,详尽了解产品特色与需求。中期分组协作,拍摄组田间地头辛勤取景,记录农产品故事与技术细节;剪辑组在社区中心奋战,筛选海量素材,打磨视频脚本。后期则聚焦成果精修与风格统一。
图5:青禾助农社会实践团实践过程记录
实践尾声,团队特别召开技能教学会,系统性地为社区工作人员教授手机拍摄、剪映软件操作及账号运营等实用技能,将“赋能”落到实处。团队内部也召开总结会,分享感悟,凝练经验,老师们给予专业点评。
图6:青禾助农社会实践团成果展示
本次实践成效显著!首条助农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8400+并持续攀升,平台成功认证为“三农”创作者。团队已同步在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建立助农矩阵。更令人欣喜的是,团队与花牌坊社区达成校地合作意向,此次“三下乡”项目将持续推进,真正实现农产品推广与村民数字技能提升的双赢目标!
“青春暖流润童心 薪火相传践初心”
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金堂县社会福利院基层服务践行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茜老师、郑媛媛老师带队,刘洋、陈凯、吴建宇、南云四位同学共同参与,于2025年7月4日至7日奔赴金堂县社会福利院,开展“青春暖流润童心 薪火相传践初心”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传承善与美德,传递爱与快乐”为宗旨,通过劳动服务、课业辅导、暖心陪伴三大行动,为福利院儿童送去温暖。
图7:集体合照
自实践团成员与福利院儿童初次相识,进行自我介绍时的些许拘谨,至数日之后,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隔着栏杆,以满心期待的笑脸迎接我们,主动牵起我们的手,欢快地奔向活动区。实践团成员们以满腔热忱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以无比耐心和关爱回应他们的每一个需求。无论是课间休息时的欢声笑语,还是课后辅导时的认真专注,实践团成员们都全力以赴,为孩子们提供最真挚的关怀和最丰富的体验。
图8:实践团成员与福利院儿童做游戏
为满足福利院儿童的学习需求,团队特开设“薪火课堂”。在作业辅导环节,成员们不仅深入讲解数学难题、悉心指导作文构思,更致力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笔耕不辍、笑声连连的学习氛围中,实践团成员化身为“小老师”,在课桌旁耐心解答暑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孩子们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主动走近他们,让知识的传递充满温情。
图9:实践团成员为福利院儿童辅导作业
四天的时光转瞬即逝,但那些共同劳动的汗水、辅导时的专注、游戏中的欢笑、创作时的喜悦,都将成为实践团和孩子们心中温暖的“碎片”。愿这份夏日的相遇,如同共同制作的漆扇上斑斓的色彩,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一份独特的亮丽;愿实践团的微光,曾短暂地照亮过他们的世界。实践团成员踏实肯干、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爱意与善意获得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院方也希望与实践团能够建立长期合作。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刻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与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卓越成效。实践团全体成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务实的行动担当,深入乡村田间、走进福利院舍,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实绩书写青春答卷。